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拿来主义新说(拿来主义新说作文800字高中)

网络热点04-19阅读:106评论:0

本文目录一览:

《拿来主义》鲁迅为什么要提出拿来主义(在什么背景

1、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2、第二,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鲁迅写杂文,总是一针见血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尖锐地提出问题。本文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用了不少篇幅说“送去主义”,历陈它的弊害,然后急转直下,亮出自己的观点。

3、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是:鲁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

4、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

5、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6、出自鲁迅的文集《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含义:我们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观念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自己的东西不会出现礼尚往来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件:《拿来主义》

1、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2、大学语文》课本中。《拿来主义》被选入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类 语文 第1册》课本中。《拿来主义》被选入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四篇。

3、“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 四者 之不同.(四种不同的人)从喻体“大宅子”来看所指的可能性鲁迅后期杂文所涉大多是严肃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写作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也不例外。

4、总之,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出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接受的核心观点:我们应该坚持“拿来主义”的立场,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

鲁迅拿来主义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己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出自鲁迅的文集《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含义:我们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观念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自己的东西不会出现礼尚往来的问题。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

1、拿来主义: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送去主义:指在当时国民党的媚外,出卖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

2、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拿来主义”具有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3、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态度。它强调要批判地吸收外来的东西,剔除其中的糟粕,吸收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