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OpenAI新品,还是没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网络热点05-17阅读:1评论:0

周春媚

日前,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旗舰AI模型GPT-4o。相较此前的产品,这款模型展示了更近似于人类的能力,比如语音交互响应更及时,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多种模态的交叉理解与内容生成,同时有更丰富的情感,能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识别人类的情绪。

虽然OpenAI始终未能推出更受期待的GPT-5,但GPT-4o展示的新功能依然带来了不少惊喜,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不过,相比于具有颠覆性的GPT-4与Sora,GPT-4o更像是OpenAI为了取悦潜在客户而精心打造的一款产品,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性能未见大幅提升。虽然引发了一些“刷屏式”的热闹,但大家对GPT-4o的评价褒贬不一。不乏业内人士表示,新产品不够惊艳,不及市场预期。

总体来看,GPT-4o更多是对产品的易用性、可得性进行的一次商业化探索。对于一直依靠资本输血的OpenAI来说,如何尽快实现商业化是一道紧迫的难题,这也给它带来了极大的产品焦虑。过去半年,OpenAI进行了多次商业化尝试,但无论是比GPT-4更强大的大模型GPT-4 Turbo,还是类似于应用商店的GPTs,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技术改良,但没有形成刚性的需求,用户往往短暂付费尝鲜后,就将它们弃之于角落。

在个人消费者中碰壁以后,OpenAI自然就转向了企业客户。据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近期正与OpenAI洽谈合作,计划在其硬件设备引入OpenAI的大模型技术。发布会中,OpenAI屡屡向这一潜在客户释放“求合作”的信号,不仅全程用iPhone和MacBook Pro进行演示,还发布了Mac桌面版的ChatGPT。对于OpenAI来说,如果合作谈成了,不论其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少价值,至少苹果的订单也能极大缓解公司的商业化焦虑。

短期订单能救一时之急,但一家公司要获得长足发展,除了技术领先以外,更关键的还是要找到市场真实的需求。以此次发布的GPT-4o为例,其最大的亮点是升级了AI语音交互功能,可以弥补苹果Siri等语音交互工具响应时间长、智能化水平低的缺陷。但在很多人眼中,苹果Siri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存在,在用户中使用率并不高。AI语音交互是否真的有市场,首先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因此,OpenAI虽然在产品上迈出了一小步,但距离大规模应用和真正盈利,还有颇长的路要走。根据演示,GPT-4o能声情并茂地讲睡前故事、耐心地引导人类解数学题。这些功能虽然看起来挺酷炫,但更像是一个玩具,很难说是必需品。只要不是必需品,用户付费粘性就不高。事实上,不只是GPT-4o,OpenAI此前发布的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用户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有意思,但能否持续使用和付费,也要再打上一个问号。

最后,GPT-4o的另一大亮点是情感更丰富了。虽然让机器更像人确实是人工智能进化的方向,但其最终目的是用更智能的机器将人类从重复、繁杂、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非替代本就已经足够丰沛、多样、复杂的人类情感。睡前一段温情脉脉的亲子时光、课上一次循循善诱的师生对话,或许并不是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去涉足的应用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penAI新品虽有惊喜,但能否经得起市场的验证还有待观察。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